返回首页

毛领的皮衣服没有里衬能穿吗?

来源:www.huanlebuluo.com   时间:2023-01-15 02:10   点击:81  编辑:令狐真   手机版

一、毛领的皮衣服没有里衬能穿吗?

一般皮草是有内衬的,但像现在的羊毛一体制造的,是没有内衬的,没有好与不好的分别。

好的皮草内衬和配件必须是防静电、高压防收缩的织物。而且衬里必须是活生生的衬里,可以看见里衬网和毛皮穿刀线。此外,它的纽扣也必须是优秀的, 与皮毛、衣领、袖子搭配选择的皮毛必须来源相同。

扩展资料:

鉴别皮草和人造革的方法:

1、揪一根毛用火点燃。这是最简单的鉴别方法。若立即炭化为黑色灰烬,并有烧毛发味,说明是天然皮草。若立即融化,并有一股塑料味,则是人造皮草。当然,这个方法在选购的时候,通常是不被卖家允许使用的,只能买回去再做尝试。

2、提拉毛被,拉不动为天然皮草,能拉起是人造皮草。

或对光验毛。天然皮草毛被有较长且硬的针毛、较粗硬的刚毛和柔软的绒毛,各种毛的长度不等,整张皮不同部位、长度、密度、手感均有区别,而人造皮草一般都毛被齐整,而且没有什么光泽度。

3、扒开皮草把毛分开。看里面的皮,和扒开头发见到的头皮效果相同。有毛孔,就像生长出来的样子,如果一个毛囊里可以生长出3-9根的毛,说明就是真皮草。

4、动物皮毛不可能那么光泽协调。人造毛皮一眼看去,要么过分光亮,光泽度失真,要么毛发粘结不整洁。模仿动物花纹的人造毛皮其花纹通常规则而有序重,看起来很是完美。真正的动物毛皮花纹不可能这样完美。而且通常一件外套需要多块毛皮拼接而成,所以在颜色和花纹的统一度方面不可能想人造毛皮那样协调一致。

二、毛领的皮衣服没有里衬能穿吗?

一般皮草是有内衬的,但像现在的羊毛一体制造的,是没有内衬的,没有好与不好的分别。

好的皮草内衬和配件必须是防静电、高压防收缩的织物。而且衬里必须是活生生的衬里,可以看见里衬网和毛皮穿刀线。此外,它的纽扣也必须是优秀的, 与皮毛、衣领、袖子搭配选择的皮毛必须来源相同。

扩展资料:

鉴别皮草和人造革的方法:

1、揪一根毛用火点燃。这是最简单的鉴别方法。若立即炭化为黑色灰烬,并有烧毛发味,说明是天然皮草。若立即融化,并有一股塑料味,则是人造皮草。当然,这个方法在选购的时候,通常是不被卖家允许使用的,只能买回去再做尝试。

2、提拉毛被,拉不动为天然皮草,能拉起是人造皮草。

或对光验毛。天然皮草毛被有较长且硬的针毛、较粗硬的刚毛和柔软的绒毛,各种毛的长度不等,整张皮不同部位、长度、密度、手感均有区别,而人造皮草一般都毛被齐整,而且没有什么光泽度。

3、扒开皮草把毛分开。看里面的皮,和扒开头发见到的头皮效果相同。有毛孔,就像生长出来的样子,如果一个毛囊里可以生长出3-9根的毛,说明就是真皮草。

4、动物皮毛不可能那么光泽协调。人造毛皮一眼看去,要么过分光亮,光泽度失真,要么毛发粘结不整洁。模仿动物花纹的人造毛皮其花纹通常规则而有序重,看起来很是完美。真正的动物毛皮花纹不可能这样完美。而且通常一件外套需要多块毛皮拼接而成,所以在颜色和花纹的统一度方面不可能想人造毛皮那样协调一致。

三、皮革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

皮革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

答:设计皮革服装时,要考虑皮革各自的面积不同,且每张皮革的部位性质差别很大。这就是皮革服装设计与其它面料服装设计的不同点。

在了解了皮革的特性及平均面积后,进行纸样的制作。从涂饰皮革到裁断皮革的过程,由于时间过短,皮革的收缩不彻底,这时按纸样裁下的皮革部件会收缩,并产生变形。另外,在涂饰的最后阶段,要进行熨烫操作,热传到皮革深层,因此,在裁断皮革后,还会产生冷收缩。在纸样制作时,要考虑以上皮革的收缩率。另外,剪裁后的皮革,变形小,袖附加量一般不要太多。还有曲线部分的革材料,较容易伸长,所以在袖、领等的加放量要比纤维制品的稍微少一些为好。

服装造型艺术的符号学意义――有生命的面

线移动的形迹构成了面,面在空间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二维空间的性质,有平面与曲面两种。面的边缘线决定面的形状,如方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几何形以及不规则自由形。方形稳定而严肃;圆形富于变化,有滚动轻快、丰满圆润之感;三角形有强烈的刺激感和不安定感;自由形则形式变化明快、随意。

作为直观的形象而言,服装呈现在人们视野里的首先是轮廓特征,如20 世纪50 年代的帐篷形、60年代的酒杯形、70年代的倒三角形、80年代的长方形等。因此,流行款式演变的鲜明特点是轮廓线的改变,而这些轮廓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线的变化形成的,不同的图形符号传达的信息不口寓意是大不相同的。在动静、疏密的变化中,这些线条取得和谐统一,组成了服装优美的形态。服装静止时和运动时在空间会展示出不同的轮廓线,当着装者旋转时,衣摆会展开,形成许多自由的波浪线。就是在这种动与静的变化中,线赋予了服装无穷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在服装的造型设计中,常将各衣片视为几个大的几何面,这些面按比例有变化地组合起来,构成了服装的大轮廓,然后在大轮廓里,根据功能和装饰的需要,做小块面的分割。

服装造型艺术的符号学意义――变化多端的线

线即是点的移动轨迹,线有位置、长度及方向的变化,分直线与曲线。直线单纯而理性,其中:纵线苗条上升,具有庄严感;水平横线不但舒展、平稳,同时又给人以广阔和无限之感;而斜线去口表现出运动、轻盈、混淆和不安定的特质。优雅流动的曲线具有温柔和谐的特性,疏密有致的变化,可产生强烈的韵律感。将粗细不等的线,按次序排列,同样可产生视错感。

总的说来,在造型艺术中,线是纵横多变的,各种各样的线的存在,使服饰设计风格迥异。

艺术品所含有的情感的形式,就是生命的形式,各种情感和情绪的相互关系不口组合本身,就反映了生命的存在方式,因此,优秀的艺术品总具有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似的“逻辑”形式。所以,由不同的线条组成的不同形状,就有不同的符号寓意。

在服装的造型与结构设计中,涉及到的线条包括轮廓线、结构线、装饰线、褶裥线以及服装各部件如领、袋、腰等的造型线。服装的装饰线包括镶边线、嵌线、细褶线、明缉线、波浪线以及线条形态的装饰花纹等。其中直线多应用在男装的设计上,不论是止口线、下摆线还是过肩线,甚至口袋的造型线、领子的外口线,多为直线。多重的直线设计只是为了表现男性的阳刚与稳健,树立男性至上的生命情感;而曲线则多用于女装的设计中,有如女性身体的凹凸妩媚,女装从上到下都可以采用曲线设计,不但衣片中的公主线、刀背线为曲线,而且领外口线、胸前止口线、下摆线、口袋外形都可以是曲线,变化莫测的曲线,从多层面、多方向体现女性的温柔、优雅。

服装造型艺术的符号学意义――诱惑的点

在服装设计中,点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点是非常小的形象,具有灵活、突出不口诱导视线的特性,由个体的或整体的点的大小和组合的变幻,使之具有无穷的魅力。扣子即是一种点的设计实例,扣子位置与大小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在设计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能产生画龙点睛的功效。

点也可以用于衣片的装饰。不同的点的排列,可形成迥然的外观,如大小不同、色彩对比的点,则有不安定与刺激观感的效果。在皮革服装的设计中,可采用拼贴或刺绣的方式,形成这种效果。

当点在空间相对等距的位置时,能产生上下、左右、前后均衡的静感;偏于空间的某一侧时,则有不安定和游动感,如在空间中向某一方向倾斜,则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动感,流动着魅力无穷的诱惑;将一定数目形态各异的点,做有秩地排列时,可产生强烈的节奏韵律感,仿佛是踏着音乐的节拍;而将大小不等的许多点,做渐变排列时,则会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和视错感,从而达到引导观者视线的目的,起到遮盖或美化形体的作用。

皮革裁料、缝制时的注意事项

在革制品厂的裁料工序,是左右制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将革制品各的各分解部分做成纸样。

(1)皮革的纤维按一定方向交织,所以沿纤维编织方向的抗张强度大、伸长率小;而垂直于纤维编织方向的抗张强度小、伸长率大。纸样排列要考虑皮革纤维方向等因素。这里既考虑了皮革纤维的编织方向,又考虑到要避免制品洗涤后的形变。

(2)皮革粒面的一致性较差,存在伤残、不同的粒纹、色花等,在裁料之前,一定要认真查看,严重伤残的部分作上记号,想办法使纸样避开这些部分,进行排料。

(3)制作皮革服装时,各部位需要的面积较大,一般裁样时,多采用几张皮革为一组的方法。这时应在裁料前进行选皮,将色调相近的皮革归为一组。

(4)制作皮革服装时,为了避免皮革的伸长,一般按制品部件的尺寸加放1~2cm 进行粗裁,在120℃温度条件下,熨烫皮料部件,皮料部件受热伸缩后,尺寸才会趋于稳定。熨烫过的革制品部件,放置10分钟左右,目口可达到尺寸稳定的状态。

皮革面料服装的原料特点及裁剪技术应用

皮革服装的原料主要是绵羊皮革、山羊皮革、牛皮革、*皮革等,另外还有一些稀有动物皮,如鹿皮革、袋鼠皮革等。

绵羊皮革:粒纹细致,手感柔软,延伸性、透气性、光泽度均好,高档绵羊皮革具有尤如丝绸一样的手感。牛皮革:纤维编织紧密,强度高,粒面平滑细致,物理性能好。*皮革:花纹清晰,结实耐用,皮质较厚,其上一般印制花纹、图案。

不管是哪一种原料的服装用皮革,都是由动物皮经鞣制加工而形成的。对每张皮子而言,都要求单位面积的重量要轻,纤维疏松和适当分散,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延伸率,革身丰满柔软,平颜色一致,色差小,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强度,表面涂层具有一定的耐干湿擦牢度及颜色的耐光性能等。在可利用面积范围内,正面服装革不得有皱、裂面、松面、色花、露底及伤残等缺陷。

皮革服装的排板、划料、裁剪,常常采用对称法,即:以皮子的背脊线为界,左右对称的排料、下裁。皮革服装裁剪,因其面料是一张一张的动物原型皮革,况且皮本身的开张大小、厚薄、伤残多少也不一致,在裁剪前,就要根据服装大小、款式、品种,将若干张动物的皮革按色泽、粒纹粗细、厚薄、软硬程度、颜色的明暗接近程度、选配在一起、同时、还要将皮面伤残用划粉颜色的明暗接近程度,选配在一起,同时,还要将皮面伤残用划粉作上记号,按工艺规定的用料面积(即单耗),进行搭配,并按规定单耗多配1―2 张皮。一件皮革服装要用几张或十几张皮革,像一件西服上衣大概需要4张左右的绵羊皮革。

选配皮革之后,就是排板。排样板是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一定要会算、会排,而不是凑定额,同时皮革的什么部位适合安排衣服的哪些部位是很关键的,皮革有主次部位之分,整件服装的各个部位也有主次之分,服装的结构布置是否合理,就是看是否把皮革的主次部位恰当地分配在衣服的主次部位上。如:皮革的中心部位,对应衣服的主要部位一后中片、前中片、大袖、领面、贴边(有驳头的)等;皮衣的次要部位,对应衣服的次要部位一前腋下片、后腋下片、小袖、领望、贴边(关门领的)等。皮革服装与梭织面料服装不同,划料余下来的皮子不一定能用在另一件服装上,所以要把消耗降低到最小,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梭织面料服装的原料特点及裁剪技术应用

常用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织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

从组成成分来分类,梭织面料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

梭织面料一般都是成匹织造出来的,每一匹布的幅宽是固定的,如:90、110、140cm幅宽等,一匹布的长度可达几十米或近百米,具有色泽、花纹、薄厚、幅宽的一致性。梭织面料服装一块面料上可以裁一整件衣服,若材料允许,还可以裁剪几件或十几件。“完整、合理、节约”是梭织面料排料的基本原则。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排版裁剪时,可单件、多件同时排板裁剪及多层排版裁剪。

在梭织面料的一匹布中,其质感、薄厚、颜色都是一致的,织疵点少,所以,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都处于领先地位。

服装设计包括服装美术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服装结构设计位于中间地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将美术设计提供的效果图转化为服装的平面结构,进行内部、外部的结构设计,分隔成独立的衣片,各部位之间的配合关系,内部的分割线,颡道、折裥等细部处理,同时修改款式图中不合理的部分。另一方面,为工艺设计提供结构合理、规格齐全的工艺样板,工艺流程图表,为制定工艺标准提供可行的依据。可见服装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服装技术工作。

从总体上说,服装结构设计方法有两种,即立体设计和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又被称做立体裁剪)对经验的依赖比较强,同时也受人台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因此不能作为一项普及的服装技术。平面设计则包括传统比例法、原型法以及近年来流行的真比例技术。传统比例法是指以人体实际测的尺寸为依据,加以一定的松量,按照朴素的分数比例制图公式,进行制图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融合了一定的经验因素,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误差,但在真比例技术诞生以前,它是最简便易学,便于初学者掌握的方法。原型法是指以人体主要控制部位的净体规格为依据,绘制出原型小样,再结合具体个人、服装款式的特点,在原型上进行加放、展开、分割、移位变形等处理手段,使之形成结构制图或服装生产用纸样。原型法分为文化式、比例式、登丽美式。该法变化灵活,科学性较强,处理手段多样,应用范围较广。但是,原型技术依然没有摆脱经验主宰的状况,依旧没有解决衣片容易变形的问题。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什么是真比例呢?简单地说:y = ax格式的数学模型就是真比例。把真比例模型用于服装结构制图和结构设计以及制板、推板和人群划分,就是真比例技术。过去我们习惯使用的数学模型是什么样的呢,大体应该是y = ax+b 格式的。那么,究竟是为什么要提出y = ax格式呢?真是说来话长……

请看这样一个生物学故事:

A教授曾经告诉他的弟子:四脚蛇是褐色的。

B教授却告诉他的弟子:四脚蛇是棕色的。

C教授则对弟子说:四脚蛇是绿色的。

有一天,三帮学子见了面,就四脚蛇的颜色问题展开了争论,简直不可开交。那么,到底A、B、C三位教授谁说的对呢?

为了最终核实,学子们打算让实践来说话,A、B、C三位教授的弟子分别去了田野、沙漠、草原。学子们分别证实了各自教授所讲的颜色。

于是争论的结果产生了:大家认为有三种四脚蛇,分别为褐色、棕色和绿色。

事实上呢,当地只有一种四脚蛇,是变色的!

三位教授当初都没有讲错,因为他们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过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妨碍了他们对真知的把握。他们弟子的实践也没有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所以得出了可笑的结论。

服装行业技术领域内各家各派的争论,同上述例子十分类似。

我们知道,服装设计包括服装美术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服装结构设计位于中间地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将美术设计提供的效果图转化为服装的平面结构,进行内部、外部的结构设计,分隔成独立的衣片,各部位之间的配合关系,内部的分割线,颡道、折裥等细部处理,同时修改款式图中不合理的部分。另一方面,为工艺设计提供结构合理、规格齐全的工艺样板,工艺流程图表,为制定工艺标准提供可行的依据。可见服装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服装技术工作。

从总体上说,服装结构设计方法有两种,即立体设计和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又被称做立体裁剪)对经验的依赖比较强,同时也受人台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因此不能作为一项普及的服装技术。平面设计则包括传统比例法、原型法以及近年来流行的真比例技术。传统比例法是指以人体实际测的尺寸为依据,加以一定的松量,按照朴素的分数比例制图公式,进行制图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融合了一定的经验因素,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误差,但在真比例技术诞生以前,它是最简便易学,便于初学者掌握的方法。原型法是指以人体主要控制部位的净体规格为依据,绘制出原型小样,再结合具体个人、服装款式的特点,在原型上进行加放、展开、分割、移位变形等处理手段,使之形成结构制图或服装生产用纸样。原型法分为文化式、比例式、登丽美式。该法变化灵活,科学性较强,处理手段多样,应用范围较广。但是,原型技术依然没有摆脱经验主宰的状况,依旧没有解决衣片容易变形的问题。

九十年代以来,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服装设计这一专门学科,迄今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我们在服装工艺技术基础理论方面,还需要真正实现突破,许多技术问题的处理,一味沿袭着传统的东西(包括原型的应用)毕竟不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传统的技术门派众多,许多老师傅都认为自己是权威,排斥其他门派。各个门派之间自扫门前雪,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其实比四脚蛇现象还要严重。这导致了院校教学与企业实践永远是“两码事”。

其实,在服装的院校教育中,我们重视的不应该是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种学习方法的探索。书本上的知识从它变成文字的那天起就已经是过时的了。我们应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专业上能够举一反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常识,当然这只是为他们在将来的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更快地进入角色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何将现有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如何将零散无章的实践经验提炼到理论的高度,正是许多在工厂里做了一辈子的老师傅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是学院派应该努力的方向。许多学者试图以比例裁剪技术为突破口,来完善服装工艺技术基础理论。

比例裁剪技术是我国服装行业沿袭多年的裁剪方法,它作为服装企业结构制图的方法也已延续多年,并且至今仍是服装业主要裁剪制图手段,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但是,随着服装科技的发展,服装流行的加快,这一传统方法的一些方面已显陈旧,面对丰富多彩的服装款式有时难以驾驭,如何使这一传统的裁剪制图方法吸收外来的新的营养,去粗取精、发扬光大,不仅为现在所用,还要为未来所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也就是在这种行业技术背景之下,诞生了一种全新概念的服装制图、结构设计技术――真比例技术。

真比例技术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技术呢? 在此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服装的同样一个部位(前胸阔),过去有如下多个传统的数学模型:

前胸阔=(1/6)胸围+1.5厘米--------(1)

前胸阔=(1.5/10)胸围+3厘米-------(2)

前胸阔=(2/10)胸围-2厘米---------(3)

前胸阔=(1/10)胸围+8厘米---------(4)

目前上述公式几乎同时并存,形成诸多流派,并且互相排斥。原因就是上述所谓的比例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比例式。真比例技术只用“0.18胸围”就取代了上面的诸多公式。而且,根据个体体态的特殊性以及款式变化情况还可以微量调节这个前胸宽。

仅仅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真比例技术是立于系统高度,能够举一反三的技术,这一点,书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不仅如此,该技术也具备空前的文化高度。

众所周知,文化不光包含艺术,还含概文学、教育和科学。有人说,传统的服装技术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这里,笔者也想从文化的高度来描述本书贯穿始终的这种技术。

目前还保留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并非没有可取的方面。中国的饮食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了解好多中国人在海外正是靠经营中国餐馆发家致富的。广州的许多中国特色餐馆也有大量外国人光顾,因而生意十分兴隆。可以说中国的饮食品牌享誉全球,如全聚德、狗不理等等。

服装行业的品牌可没有这般光景!中国的几大品牌能够做到驰名全国已属不易,目前尚没有能力产生国际品牌!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的服装行业比中国的饮食行业难以搞品牌,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文化根基的不足。有人说中国的服装文化最有特色的东西只是旗袍,但这种东西只有百余年甚至更短的历史,而且只是服装的本身。服装本身是有时尚性的,这就注定了旗袍难以充当中国服装文化的根基。那么,中国服装文化的根基究竟应该是什么呢?是男左女右?是彬彬有礼?是绫罗绸缎?还是长袍大褂……?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说出来您一定不相信,但又不能不去品味:中国饮食行业的根基也许就是我们每天、每顿饭都离不开的两根竹棍――筷子!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中国的筷子一支独秀,别具风采,我国筷子的历史要追溯夏朝,先秦称为“木夹”,秦汉时期以称为“箸”。隋唐时叫“筋”,后逐渐演变为筷子,是颇能表达人们进餐时的动作节奏和愉快心情的。远古的时候,筷子多是就地取材的树或木棍、天然的动物骨角,原始社会末期是乔削后的木或竹筷。夏商出现牙筷、玉筷问世。春秋战国,庄重古朴的铜筷铁筷,汉魏六朝,光亮秀丽的漆筷、精致名贵的银筷和金筷出现。近来,质料各异的筷子名目繁多,有象牙筷、犀角筷、乌木镶金筷和各种玉筷。世界上正在使用筷子的人数为12亿多。

纵看中国的饮食文化,其历史可谓渊远流长,要讲其最有特色的东西嘛,也许我们不可以从食品本身来找,什么龙虎斗,什么东坡肘子,什么猪肉炖粉条,什么包子饺子……也许都不能代表中国的饮食文化!不过我们确实可以找出一样东西足以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这就是-----筷子!

筷子的确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华!

自从中国人从小学会了使筷子,这双小小东西便会使他(她)受用终生!迄今,筷子已经为从古到今上千亿人提供了终生的服务,这足以让我们为它放声歌唱!试问:还有什么工具的使用率比筷子更高呢?自行车、手表、口罩、眼镜……也许都赶不上它!最重要的是,它有中国的特色!

许多留学中国的西方人吃食中国的饭菜,不光是在品味中国饭菜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接受中国式的就餐方式,而其中心的环节就是使用筷子。外国人不得不放弃惯用的刀叉,操起简单得出奇的两根“木棍”,当他们经过反复的尝试终于成功地夹起一只饺子放进嘴里时,那种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是刻骨铭心的。这也许就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根啊。

那么,中国服装文化中的“筷子”又应该是什么呢?

中国服装行业的“筷子”还真的不好确认,也许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筷子”!

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发明得早,使中国人在饮食方面受益了上千年;拉链的发明也使服装行业大大受益,可惜拉链毕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

学习使筷子可是要花一番工夫的,个别不愿度过困难期的人到了老年也使不好筷子,姿势很难看,吃相自然令人生厌。

在服装技术方面,练习直尺画曲线就如同使筷子,不愿度过小小的困难期,自然难以把这个基本技能运用自如,最后只能以笨拙的动作完成操作,或者产生对曲线尺的依赖。

外国人从来没有炫耀过他们用刀叉,相反却羡慕我们使筷子,这足以说明必要的基本功训练的重要!

过度依赖曲线尺的制板工,不管他口头上怎么否认,其内心也一定是羡慕直尺画曲线的高手的。 我们的技术人员都成为直尺画曲线操作的高手,就象我们都成了使用筷子的高手一样!

大连轻工业学院的白嘉良、大连艺术专修学院的张志宇等教师经潜心研究,将服装百分比制图法发扬光大,发明了真比例制图法。该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分数比例格式而直接采用了小数比例格式, 从而利用真比例三角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计算绘图,其制图的快速性是凡目睹过现场演示的人员所公认的。不仅如此,由于该制图法顺应了直尺划曲线的大趋势,更受到了很多专业人员的热烈欢迎。看来,把服装真比例尺比喻成服装行业的筷子,应该说是比较贴切的!

真比例技术以服装、人体的基本比例形态和数学模型为依据,将服装上的具体部位与服装的主控部位(该部位可多可少)建立一定的比例关系,再形成结构制图的系统方法。该法来源于大量的人体测量、数学关系,科学性强,避免了传统的比例裁剪中的经验公式和调节数,大大提高了服装系列结构设计的精度,可以用于服装高科技开发(如服装CAD技术)的行业技术基础。

可见,服装真比例技术,既是服装行业的筷子,又是服装科技的平台,是真正能举一反三的服装技术基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