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吧,看完就能从中窥察出点道道来。
当年在跑服装业务过程中,接触到陕西一家大型国企矿产公司的一个采购员。他要给他们公司员工采购一批工作棉服。
一开始我们在网上有过交流,他也通过邮件发了一份采购清单给我报价,我也按照他的工艺和材质要求报价过去,他也能接受,就叫我过去面谈。
当时定在离那家公司不远的一个宾馆会谈,他带来了三个人。我以为是他的同事,但他给我介绍的时候却说另外两个是两家不同公司的负责人。然后他就开门见山跟我直接说了,因为他们公司的工作服都是需要通过招标的,现在是丁总中标拿下了订单,然而丁总并没有工厂,他是借托张总工厂的厂房才中的标。张总因为工厂业务很忙,然后又委托这位采购员找工厂加工,就是这样兜了一大圈才找到我们的。
初次见面,他们怕我不信任,也出示了标书和采购合同。我看到合同的价格就傻眼了,比我报的价格整整多出了一半的价格。说实话就是这个价格,不要说做棉服了,就是做羽绒服,工厂还是有不错的利润。但通过他们这么层层剥夺,做这款棉服到工厂的利润也微乎其微。
当时心里不知道怎么想的,总感觉那批订单不太适合自己,后来这笔订单也没有去生产。但通过这个事件,其实可以看出,为什么很多单位的员工没有羽绒服穿,只能穿棉服。其实不是老板们不清楚羽绒服比棉服好,也不是老板们没有划拨那块预算。很多情况下,就是国内业务员、采购员内部的一些潜规则,硬生生把采购成本提升了很多,导致员工的羽绒工作服也只能变成棉服。
当然这个事例也不能以偏概全,确实也有很多单位的工作服采购成本就是棉服成本,这个就不多做论述。
我是裁缝方师傅,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您带来帮助!
羽绒有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蓬松度,蓬松度越高,保暖效果越好,有的品牌为了突显采用的是好羽绒,会把蓬松度印在袖口或者吊牌上。既然蓬松度重要,蓬松度下降就会影响保暖效果,而日常使用中,蓬松度下降无法避免,自然穿着时自然的下沉堆积,这也是很多羽绒服采用小一些的绗切图案的原因,不然羽绒都沉到一起。但是小绗切块又有问题,就是面料鼓不起来,羽绒空间也被压缩。另外水洗,会让羽绒成坨,干后需要仔细拍打,然而也回不到洗前状态了。下雨淋湿或者出汗,羽绒蓬松度也下降。
再说说保暖,保暖有个指标叫克洛值,蓬松度高的绒,尤其鹅绒,克洛值很高,包括所有保暖材料,湿后克洛值会明显下降,也就是说,都怕遇潮遇水。
美国军方曾经研究用人造纤维保温棉代替羽绒,因为羽绒全天候能力实在差。保温棉通常无法达到羽绒的克洛值,后来他们研究用超细纤维来做保温棉,克洛值已经很接近羽绒,并加入拒水功能,最大限度减少遇水遇潮的影响。有个视频,就是军方军人,冬天从直升机直接跳到湖里,上岸后脱下衣服用力甩动,再穿上,马上投入行动。描述的就是拒水性能。
当然这种材料很贵,和羽绒相当。
加油站或者快递,主要还是经济实用,易打理,采用棉服,静电什么的,面料本身就有导电纤维,有抗静电功能。运动员,训练棉服会采用专业一些的保暖材料,上面提到的那种棉,就是专业领域用的比较多的一种。羽绒一方面贵,另一方面,这类体力支出大,易出汗潮湿,用羽绒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并没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