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又闷热的日子,35℃以上的高温天气司空见惯,民间百姓把它称之为“苦夏”。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一直持续到8月24日总共40天,是一个加长版的三伏天,我们在户外活动时一定要做好防暑的工作。三伏天气温炎热,人们会出现胃口下降、身体乏力、精神不振等现象,因此很多人盼望着炎热的三伏天赶紧过去,凉爽的秋天赶紧到来。
今年8月7日立秋,那么立秋后天气就会很凉快吗?答案当然不是!老话说“秋后必有一伏”,说的就是立秋后还有炎热的末伏,就比如今年8月7号立秋,但是今年末伏的时间为8月15日~8月24日,立秋后三伏天还要持续18天。
由此可见,立秋后天气并不会立马转凉,还会有持续的炎热天气,人们把立秋之后的炎热天气称之为“秋老虎”。常言道“立秋暑未消,秋老虎来驾到”,立秋后出现秋老虎天气是很正常的事情,立秋后突然凉快下来反而不正常,立秋后一般还有持续15天~60天不等的秋老虎天气,那么今年秋老虎持续的时间长吗?
老话说“公秋爽,母秋凶”,说的就是如果今年立秋属于公秋,那么立秋后秋老虎持续的时间就不会很长,秋天会相对的凉爽;如果今年立秋属于母秋,那么立秋后秋老虎持续的时间会很长,意味着立秋后还有很长时间的炎热天气,秋天会异常炎热。那么今年立秋是属于“公秋”还是“母秋”?
“公秋爽,母秋凶”,2022年立秋是公是母?立秋后“秋老虎”的势头猛吗?我国民间关于立秋是“公”是“母”有3种划分方法:
方法一:根据立秋的农历月份来划分
立秋只能在农历的六月份或者农历的七月份,如果立秋这天处于农历六月份,那么就是“公秋”,如果立秋这天处于农历七月份,那么就是“母秋”。
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为8月7日20点28分57秒,这天是农历“七月初十”,很明显今年是母秋,意味着今年立秋后还会热很长时间,秋老虎的势头会很猛。
方法二:根据立秋这天日期的单双数来划分
方法很简单,如果立秋这天的农历日期是“单数”,那么就是“公秋”;反之,如果立秋这天的农历日期是“双数”,那么就是“母秋”。
今年立秋的时间为农历七月初十,“初十”为双数,因此今年是母秋。
方法三:根据白天和黑夜来划分
立秋是有具体的时间,如果立秋的具体时间在白天,那么就是“公秋”;如果立秋的具体时间在黑夜,那么就是“母秋”。
上面已经说了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为8月7日20点28分57秒,显然是“母秋”。
无论通过农历月份来划分,还是通过农历日期单双数来划分,或者是通过白天和黑夜来划分,今年都是“母秋”,说明今年立秋后还会出现持续很长时间的炎热天气,秋老虎的势头会很猛烈。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而农民靠天吃饭,因此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很多实用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古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但是如果气候变化多端,极端天气高发,因此这句老话仅仅有“参考价值”,具体的天气走向我们要根据天气预报来判断。
立秋后虽然气温不会立马降低,但是早晚会相对凉爽,昼夜温差会加大。立秋后还要热多久,完全由“副热带高压”来决定,8月以后副热带高压有向南、向东移动和强度减弱的动向,如果副热带高压移动缓慢,就会带来持续性的炎热天气,秋老虎的势头就会很猛。
如果副热带高压向南移动得快,在副热带高压的外围就容易出现降雨,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后降雨会带走大量的热量,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多冷一分,秋雨频繁也说明冷空气占据主导地位,气温会越来越低。
总结,立秋后炎热的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高温天气还会持续多久呢?“公秋爽,母秋凶”,按照老祖宗的说法,今年是“母秋”,立秋后秋老虎的势头会很猛,,炎热的天气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真正凉爽的天气可能要到“秋分”前后才会到来。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如果你对三农感兴趣,欢迎关注!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不仅分“早晚”还分“公母”?
古人立秋“早晚”的说法是根据“立秋节气”交节时间和月份决定的。立秋的交节时间通常都是在农历六月份和七月份交替这段时间,如果,在农历六月份交节就是“早立秋”,如果是在农历七月份交节就是“晚立秋”。
还有一个说法是,在立秋当天中午12点以前交节就是“早立秋”,在12点以后交节就是“晚立秋”。
那么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呢?今年立秋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公历8月7日,农历七月初十,具体时间是20点28分57秒。因此,无论是从交节时间上还是交节日期上来看,今年都属于“晚立秋”。
其实,立秋只是一节气,是太阳角度变化的时间节点,到了这天温度并没有明显降下来,和大暑、小暑的温度差不多,一般都是到了处暑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凉爽。
按古人秋后仍有一“伏”的说法来看,立秋之后天气依旧会比较炎热,只是有些地区早上和晚上要比之前凉快一些,但中午仍然很炎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
古人不仅把“立秋”分“早晚”,还分“公母”,有“公秋爽,母秋凶”,的说法?这里的“凶”指的是很热,“爽”就是不那么热。
今年是“公立秋”还是“母立秋”?关于立秋“公母”的划分的方法很多,下面这3种划分方法在过去民间比较多。
一种是根据农历月份来划分的,“立秋”在农历六月份交节就是“公秋”,在农历七月份交节就是“母秋”;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交节这天农历日期的单双数来划分,单数就是“公秋”,双数就是“母秋”;还有一个说法是根据交节这天是在白天还是晚上划分的,白天交节就是“公秋”晚上交节就是“母秋”。
从以上这些说法来看,今年既是“晚立秋”又是“母秋”,说明今年立秋后还会热上一段时间,还是要多注意别中暑了。
古代是农耕社会,天气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收成。所以,古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天文气象和农业生产中的关系,总结和测算出了二十四节气。就是古人通过太阳角度的变化结合农业之间的关系设计的。不违农时,按时播种和收获,一直到现在还在延用,也没过时,农民种地还是要看节气安排操作和生产。
有人可能就要问了,既然立秋的温度和小暑、大暑的温度差不多,天气还是是很炎热,为什么古人要把这段时间称为“秋”呢?
这主要是和古人具有未雨绸缪的哲学思想有关,他们认为气温在大暑达到最高点后就开始回落了,是秋天将至未至的信号,所以,叫“立秋。是提醒人们,虽然天气还很热,但是气温的趋势不在向上了,开始有了向下的变化,提醒人们再坚持一下,酷暑就过去了。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月,是秋季的开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对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古人认为这天打雷、刮风、下雨都会影响到后期的天气情况和粮食收成。
例如,农谚“雷打秋,冬半收”,意思是说,如果立秋这天听到雷声就要担心收成了。按照古人长时间记录总结出来的经验,听到雷声,冬季收获的作物可能会出现减产的情况。
还有农谚“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意思是说,如果立秋这天是个大晴天,后期就不用担心有恶劣天气出现了,会风调雨顺到收获,农民不用出力去防范旱涝。
关于“立秋“流传下来的农谚还有很多,例如,“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立秋响雷,百日见霜”,“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等等。这些俗语农谚都反映出古人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是充满智慧的,也充满着艰辛。
写到最后:立秋节气不仅天气依然酷热,天气变化也是很复杂的。有些地区已经有了凉意,有些地区依然酷热,有些地区一场雨一层凉,有些地区雨水仍会继续增多,并且还会有强降雨。好在,立秋过后就很少有台风的天气出现了,但是,会转为副热带低压,对沿海一些地区会带来雨水。
总之,对于农业生产上的管理来说,还是不能松懈的,防旱涝依然是主要工作。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